[普雷]《黑薔薇之館》愛的毀滅、罪孽與吞噬

薔薇染黑了才可能,愛即是死也是淨化 「我們可是純愛喔。」,當ACG作品《咒術迴戰》角色乙骨憂太,對於他逝去的戀人同時 也是術式的「里香」,對於敵人做出這樣的宣示,可以看見愛既是純粹也是沉重一環。從 過去圍繞愛的作品就不斷產生,也有各種不同詮釋,例如迪士尼的公主系列,從過去公主 王子獲得幸福,到今轉變成為不同風格的愛,有親情、友誼,甚至同性之間或跨越物種的 愛。有這樣對愛美好的詮釋,當然同樣有對愛有著不同理解,正所為表裏一體,當愛帶來 純愛,同時也帶來原罪,這從亞當夏娃啃食蘋果那一刻,似乎就成定局。 《黑薔薇之館》是一部在過去日本60至70年代,充滿禁忌,褒貶不一,剖句討論度的異色 電影。故事敘述在某港口有一間名為「黒薔薇之館」的會員俱樂部,傳說裡面有位美艷神 祕的女子-藤尾竜子,成為許多男性追求的對象。竜子聲音動人、舉止高貴優雅,又有種 危險憂鬱的氣息,但傳說為她神魂顛倒的男人,最終都會因愛走向毀滅。 《黑薔薇之館》是什麼電影? 在江戶時代的開始,說明日本江戶幕府時代封建制度的結束,和現代化、洋化的開始,德 川慶喜將政權交還給天皇結束260年的幕府統治,而讓日本開始進入一個亞洲現代化國家 。故西方思想傳入日本不只船堅炮利,包含文學、藝術和哲學思想也是如此,故在日本與 西洋之間的碰撞思考下,這的時代也讓許多創作有著獨特的變遷與轉變風格,例如「耽美 主義」與「浪漫主義」,就是很代表性在日本明治與大正時代的啟發與先驅。開始了不只 是作家、還有人民的思考邏輯,例如「像櫻花一樣死去」這樣「物の哀れ(世事無常)」 的觀念,一直到今也影響著許多人。 這樣的浪漫主義、耽美風情的敘事風格與文化,在經歷過明治與大正許多作家的琢磨,例 如森鷗外《舞姬》(1890)、泉鏡花《高野聖》(1900)、谷崎潤一郎《痴人之愛》( 1925)等,有了足夠的養分在昭和初期開花結果。耽美、浪漫主義中的反現世倫理、頹廢 畸形之愛,在詭譎上的氛圍最後凝結成一種對死的人性化想像與推斷,這也間接影響所謂 的「日式本格派推理」,其中本格推理小說家-江戶川亂步的推理作品,常在給予線索時 ,也不忘讓讀者思索關於「人性情感」可能也是推理一樁事件必須考量之處,這讓日系推 理有著自我風格與詮釋性,也影響後來的「新本格」、「社會派」推理。 這樣一路下來的耽美、大正浪漫到本格推理,影響的不只是在文學成面,要在20世紀後, 慢慢讓影視文化受到其風格影響,讓其故事變得更具體與更加反映一個時代對於「美的殘 酷現實、獵奇不可控之處」。《黑薔薇之館》就像是這樣的作品,故事以港口政商名流聚 集的黑薔薇俱樂部中,美艷神祕女子藤尾竜子與追求他的男人之間的故事為主。即便藤尾 竜子再三警告這些男人追求自己會付出生命代價,但男人們還是爭先恐後爭奪他,而他的 感情也在一次次的南人之中,不知不覺的 《黑薔薇之館》是一部愛的形而上學,也就是表面裏面兩個面向,很符合愛情在口語和行 動之中的矛盾和表象與實際性。男人愛的到底是藤尾竜子表面的美貌還是這個女人,而藤 尾竜子本人的愛又是什麼模樣?是整部作品讓人玩味的地方。導演-深作欣二在拍攝這部 片時給了藤尾竜子的愛一個詮釋:「她的愛不是人性的溫柔,是吞噬與淨化的力量。」來 說明愛的極致是死亡後重生,這也反應出如果俗語「愛情是婚姻墳墓」而婚後逐漸又燃起 的愛戀就是一種「死灰復燃」,亦然就是愛的本質。 《黑薔薇之館》分析與延伸: 有許多觀眾會認為《黑薔薇之館》(1969)是深作欣二對於前一部改編作品《黑蜥蜴》( 1968)做出的後續與呼應,因為兩者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黑蜥蜴》的原作是來於江戶川 亂步的推理小說,敘述寶石盜賊黑蜥蜴與偵探明智小五郎之間的對決,與兩人之間對立之 中潛藏的曖昧情愫與愛戀,主線與愛恨分明較為明顯。而《黑薔薇之館》魔性之女藤尾竜 子同樣也有著兩人命運的愛戀,但比起敢愛敢恨的盜賊黑蜥蜴,這樣的愛給男人卻是神秘 且致命的,比起《黑蜥蜴》,《黑薔薇之館》更具有華麗性、耽美浪漫,結合社會派別的 推理實驗性作品。 但也有許多評論認為,《黑蜥蜴》與《黑薔薇之館》這兩部作品會被討論,是因為中性演 員-美輪明宏(丸山明宏),都在這兩部作品扮演雌雄莫辨的美人角色。對於為什麼選擇 美輪明宏,深作欣二給出解釋:他想要一個在當時超越男女性別的美人,不是女性,而是 愛與慾望的原型化身,而非男性本身對女性的情慾。故由當時藝能界,性別模糊為特色的 美輪明宏,連酷愛陽剛男體的作家-三島由紀夫、男女倒錯視覺系劇作家-寺山修司都給 予投射感情的錯覺,讓他認為是最佳的人選。美輪明宏在飾演這兩個超越性別的角色時, 認為他努力將其成為愛與永恆的一部分,甚至超越男女性別。這也符合他自己對自身的想 法:「不是男也不是女。我是美輪明宏。」 對於電影公司來說「美輪明宏 × 深作欣二」二次合作這樣的噱頭,的確可以加強《黑薔 薇之館》電影的宣傳力度,某方面不是通俗的美艷女子,而是將難以捉摸的美人,去定義 美輪明宏。深作欣二導演某方面認同關於美輪明宏對於自身的定義,也是認可美輪明宏任 何「女性美好」之處。美輪明宏認為他以女裝模樣出現在大眾面前,並不是想成為女人或 是模仿,而是展現出女性的陰性美好的一面。在日本過度歌頌陽性面貌,卻未能看到陰性 美麗之處。美輪明宏女性打扮,與樣貌方面,就是表達出「陰性美好」像個女人去愛、去 包容、溫柔慈悲的天性。 不過這裡有意思的地方是不管是《黑薔薇之館》藤尾竜子或《黑蜥蜴》珠寶大盜,呈現的 愛的特質都是一種毀滅性的犧牲或是魔性的勾引,以《黑薔薇之館》藤尾竜子為例,讓男 人愛戀上的藤尾竜子,是他的錯誤或是男人的自作多情,和自戀式對藤尾竜子自我犧牲, 就能換來一種相對的愛?是否這愛的本質的毀滅性,其實重點不在於藤尾竜子的美色或靈 魂,而是這些男性自圓其說,造成讓人困擾的病態,我這樣犧牲藤尾竜子一定會愛上我的 自大式愛戀關,也許才是愛的毀滅,而如何讓愛一起從毀滅到重生,可能就是藤尾竜子跳 脫黑薔薇之館,也是那男性法則下的束縛。 《黑薔薇之館》值得一看嗎? 以現在的角度看來,《黑薔薇之館》其實還是比較耽美,並且略帶悲劇病態色彩的電影作 品。但也反應80年代前,各種跳脫過去電影模式的實驗性電影,和日本迎來的新浪潮。電 影中演員中美輪明宏飾演的藤尾竜子,真的可以說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中性的樣貌如 果不看演員名單,的確有讓人無法辨認男女的中性美感,在飾演藤尾竜子時,美輪明宏總 是有著自己的節奏,例如慢一拍說話,動作異常優雅與略帶不自然性,讓焦點在自我身上 ,甚至在現場演唱,在那個時代下男女有別,以男性認知為主題的作品中,探討女性或中 性視角,單純以情愛為主題的電影可以說並不多。 但我認為導演深作欣二其實或多或少在《黑薔薇之館》投射了滿多作家江戶川亂步《黑蜥 蜴》的影子,雖然整體來說,《黑薔薇之館》弱化了黑薔薇俱樂部沙龍富豪坂本恭平兒子 渡造與藤尾竜子之間情感因素,讓一些劇情拿給予配角來襯托各式各樣自我扭曲、自我犧 牲的愛戀,整體來說沒有《黑蜥蜴》明智小五郎與黑蜥蜴之間那種矛盾的愛戀情感,這點 也讓一些影評認為,《黑薔薇之館》雖然也想營造一種懸疑感,但整體而言比較多反而還 是男女糾葛與藤尾竜子這個人神祕的面紗,而在電影中雖然稱藤尾竜子為魔性女人,但實 際讓男人的美輪明宏來飾演,也更加深這部作品神秘的色彩。 整體而言我認為這部60年代的舊作品,沒有現代一些懸疑作品或是異色故事來得反轉在反 轉,可能對於習慣刺激與猜不到結局的觀眾會有點呆版和無趣,但因為少了要去圓一些翻 轉情節和為了聳動而聳動的故事內容,反而可以更聚焦在裡面角色的表演上,這也才讓飾 演藤尾竜子一角的美輪明宏表現,讓人驚艷。甚至也更讓人想知道藤尾竜子究竟是誰?他 到底愛著哪個男人?或是為何留戀於黑薔薇之館內,不願離開。同時這部電影也是相當符 合榮格心理學的具現特質。受到吸引,每個人展現出「內在的陰性之處」,而有犧牲與愛 。 榮格心理學一詞的「Anima」跟日語的動畫一詞相同也有著「靈魂」之意。而這裡指的是 每個男性心中,其實都潛藏著女性靈魂面貌,那是感性與直覺、甚至夢境與神秘的陰性象 徵。故不管是《黑薔薇之館》電影或是像是美輪明宏這樣的藝人在60年代的日本出現,都 象徵一種地下與對日本主流男性社會的反叛象徵,而如今如漫畫中的耽美後起之秀BL( Boy’s Love),或是跨性別也是對於性別文化的衝擊與再詮釋。《黑薔薇之館》雖然不 是什麼日本名作,但也有著當時對於女性、或少數性別再日本男權社會的解放意義。 https://youtu.be/eBz702LFIrU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推文討論 3

1F fightclubgf 10/17 20:26
,山島切腹後就改名不再女裝演出。另外一提的是,
2F fightclubgf 10/17 20:26
動畫もののけ姬中,扶養サン的山犬 ,也是他配音的
3F fightclubgf 10/17 20:26
飾演女主角(?)美輪明宏,和山島由紀夫有一段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