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提:美國本土生產政策不可逆。
拜登晶片法案到川普關稅大棒,不論鼓勵或威脅,美國矢志把生產鏈移回本土的政策不可
逆轉。
台灣可以選擇搶佔先機,或是坐以待斃。
抗拒移植生產鏈:
幾年內台積尚難以取代,但美國可以用國安理由打壓台積、扶植韓國廠商取代台積,讓韓
國擔當科技量產代工的位置,台積能否一廠之力與韓美兩國抗衡?
搶佔先機:
目前台灣規劃以上下游廠商整合的方式,在美設置科學園區,讓台積將供應商(特用化學
等)掌握在手中,也讓科技巨頭更依賴台積電的代工模式,只要整個生產鏈的規格與流程
綁定台廠,那麼韓國就更難插足美國的商機。
即使短期痛苦,長期而言能建立起制度護城河,也讓台灣本土廠商搭順風車,打入美國市
場。這些廠原本只是台積供應商,憑自己力量不可能赴美,以科學園區方式赴美後,可以
額外拓展美國市場。
總之在本土生產不可逆的前提,坐以待斃是非常愚蠢的,台廠能集團作戰對長期趨勢更有
利,更別說這些廠如果在美國紮根,本益比提高,台股會受益多少了。
只要科學園區方案確定,那時候台股享受估值擴張的好處,長期五萬點不是夢。反之,固
步自封,三星彎道超車就不是笑話了,有國安單練兵,要取代台積不是不可能。
推文討論 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