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資訊有出錢方、轉手方、以及收錢方;
毫不意外這時間線很符合快艇企圖擺脫頂薪球員的薪資上限,以爭取當時FA最大尾的KL加
盟,此動機跟時間線完全說得過去,而KL方的貪婪也應受如今大眾的檢驗,毫無疑問。
但同時,我也對另一個已知資訊很好奇,就是這家破產公司曾經跟快艇簽3億的贊助約,
以及試圖爭取快艇新球場的冠名權;
如果只是單純的第三方協助付款、抽取傭金,完全沒必要在鮑爾默給的50M上,加碼回饋
到3億回去給快艇,如上述快艇企圖規避薪資上限的動機為真,那這加碼的動機是說不過
去的,這也是我看法保留的原因。
若在這條資訊的基礎上去設想動機,那另外一種可能也是說得過去的,就是自古以來的作
法:要從皇帝那得到偌大的好處,得先花錢疏通皇帝面前的紅人,而這用在KL身上是說得
過去的(當年快艇就已經數次被暴龍投訴涉嫌違規招募);若此動機說得過去,那這筆錢甚
至完全不屬於球員在NBA所限定的薪資範圍,因為這就會變成遊說傭金(業外收入)。
當然,這不是為了幫KL方洗刷貪婪,因為這筆錢他的確收了,但這解釋的確可以說明,為
什麼他不用參與該公司實質代言活動,因為該公司給他的這筆錢的用途是不一樣的,更可
能是為了要套投資方更大筆的贊助,我覺得這動機更能解釋目前已知的資訊,也很可能是
快艇企圖引導的方向,畢竟違反薪資規定的處罰很重。
另一方面,也無法排除兩個動機都同時存在。歸納如下:
快艇方:如願招募心儀FA大魚、找到盤外招擺脫薪資限制
植樹公司:白手套賺傭金、做人情、順勢用這筆錢疏通大紅人、空手套白狼還能放長線釣
大魚
KL方:錢得了,怕甚事,誰嫌錢多?
由此推斷的話,那這個事件的結果,雖然NBA已經委託第三方調查了,但可能結果是雷聲
大雨點小;
而能夠裁決的其他球隊老闆,要找到能比鮑爾默還肯繳奢侈稅、分給各球隊的繼任者,也
是鳳毛麟角,要是再遇到一個史特林接手,對大家都不是好事,所以最後大夥搓湯圓了事
,是最可能的發展。
-----
Sent from PttX on my Android
推文討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