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口長庚兒童醫院兒童感染科/何承芳.林奏延
肺炎鏈球菌又稱為肺炎雙球菌,屬革蘭氏陽性菌,是存在於人類呼吸道中的正常菌叢之一。
老年人與嬰幼兒最容易遭受肺炎鏈球菌侵犯
到目前為止一共發現了90種血清型。臨床上常見的肺炎鏈球菌感染則集中在其中大約10種血清型。國內兒童鼻咽腔帶菌率在20%左右,成人的帶菌率則較低。各血清型的分佈比率與帶原率以地區及年代的不同而有明顯差異。其會經由咳嗽、打噴嚏產生之飛沫傳染,或接觸遭受飛沫污染的物品傳播。
某些情況下(例如病毒感染呼吸道,破壞表皮黏膜後),肺炎鏈球菌才能趁機侵入人體導致疾病。老年人與嬰幼兒是最容易遭受到侵犯的族群。其為人類細菌性肺炎、菌血症、敗血症、腦膜炎等侵襲性感染之重要致病源,也是幼兒中耳炎、鼻竇炎最常見的原因。
根據衛生署統計,肺炎為台灣94年十大死因的第六位。每年約有五千多人因此而喪命,其中肺炎鏈球菌為主要致病菌。在台灣,感染好發於11月至翌年4月,好發年齡為65歲以上老人(30.2%)及5歲以下嬰幼兒(28.8%)。
在2歲以下的孩童及65歲以上的老人或是具有潛在性疾病的患者,由於抵抗力較弱,便有可能引起嚴重的感染。肺炎鏈球菌引起的肺炎死亡率約為5至10%,老人或是本身具有潛在性疾病的患者更可高達10至30%。腦膜炎的死亡率約為15%,30至40%存活者痊癒後仍有痙攣、癲癇、智障、聽力障礙等終身後遺症問題。
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嚴重度逐漸增加
台灣的肺炎鏈球菌抗藥性問題日益嚴重,像盤尼西林一類的藥物,一度是治療這些疾病的有效藥物。在台灣,對盤尼西林有抗藥性的肺炎鏈球菌高達70%以上,高居世界第二位,使得治療肺炎鏈球菌感染更加困難。台灣兒童鼻咽部有肺炎鏈球菌的比率為19.9%,而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菌株超過90%以上。
此外近幾年來,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疾病嚴重度似乎逐漸增加,如肺炎併肺膿瘍、膿胸或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目前幾乎沒有一個抗生素能保證在短時間內挽回所有嚴重肺炎鏈球菌感染者的性命,在此情況下,注射疫苗就成為很重要的預防步驟。
肺炎鏈球菌疫苗的種類與適合施打對象
目前在台灣上市使用的肺炎鏈球菌疫苗有兩種:二十三價多醣體疫苗和七價的結合型疫苗。
二十三價多醣體疫苗,其含有23種不同的肺炎鏈球菌血清型(包括1、2、3、4、5、6B、7F、8、9N、9B、10A、11A、12F、14、15B、17F、18C、19F、19A、20、22F、23F、33F)。小於2歲之孩童因為對多醣體抗原之反應不佳,故此種疫苗不適用,而使用在成年人及2歲以上的高危險族群。只需接種一次,效力一般通常可維持約五年。對於接種五年以上的高危險族群建議追加接種一次。其已證實對侵襲性肺炎鏈球菌之預防和抗藥性菌株之傳播可有效控制。
二十三價多醣體疫苗現建議接種的主要對象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以及2至65歲的高危險族群(包括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愛滋病毒感染、無脾症、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接受抗癌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腦脊髓液外漏等)。65歲以上老年人可於施打流感疫苗時一同施打;其對懷孕婦女的安全性仍未有定論;對疫苗內任何成份過敏者或曾經接種過肺炎鏈球菌疫苗過敏者則不應該接種。
此疫苗可以跟其他疫苗同時接種。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局部反應(約有30至50%會有注射部位的紅、腫、熱、痛和硬塊,大部分48小時內消失,極少數會有局部嚴重紅腫)及發燒,出現嚴重過敏反應的報告佔極少數。
另一種肺炎鏈球菌疫苗是七價的結合型疫苗。含有7種肺炎鏈球菌的抗原(包括4、6B、9V、14、18C、19F、23F),涵蓋了90%以上的兒科常見侵襲性感染血清型。這種疫苗把一些可以刺激免疫反應的蛋白質跟肺炎鏈球菌夾膜多醣體結合在一起,這樣就可以啟動嬰幼兒的免疫機制,2個月大的嬰兒可開始施打,及早產生抗體,預防感染。
七價的結合型疫苗現建議接種的主要對象為2歲以下的幼兒及2到5歲高危險族群兒童(包括脾臟功能缺損、慢性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愛滋病毒感染、腎病症候群、慢性腎衰竭、接受抗癌藥物或免疫抑制劑治療者、腦脊髓液外漏等),此疫苗可與其他嬰兒常規疫苗同時施打。
此種疫苗已經證實可以減低孩童鼻咽部的帶原率,大幅減少侵襲性的感染和預防中耳炎之發生。在台灣的研究顯示,在2、4、6與15至18個月之嬰幼兒接種此疫苗,可達到有效的免疫力。在副作用方面,17至30%有輕微到中度的局部反應(紅、腫、熱、痛和硬塊,全部於48小時後自然消退)。22至53%有全身性反應(發燒、睡不安穩、沒有食慾)。目前仍屬自費疫苗,建議嬰孩於2、4、6與15至18個月大時接種,總共接種四劑。
(更詳盡內容請參考《健康世界》378期96年6月號或是叢書《疫苗接種的昨日、今日、明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