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分類:個人日記 -> 收藏嗜好   頁面刷新 | 本篇瀏覽:( 3676 )   分享
      #§*〤※solong※〤*§# 寫於 2007-03-23 編輯  
[轉貼] 2. 李小龍傳奇一生的資料

 2.  李小龍傳奇一生的資料
李小龍,武術技擊家,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
原名:李振藩

《猛龍過江》中,李小龍選中了兩位曾獲國際空手道冠軍的羅禮士、羅伯華爾作為對手,並且規定這兩位要被李小龍打敗。起先,兩位空手道冠軍不服氣,於是李小龍與他們各自帶著助手到郊外一個指定地點去進行拍攝前的點到即止的“較量”,結果,只用幾個回合,李小龍就輕易取勝,使這兩位國際空手道冠軍不得不心服口服。至於電影中的招式,那是為戲劇效果而設計的,並不是截拳道的精神,但是充分表現了李小龍的武術造詣。影片中最後的生死決鬥安排在古羅馬競技場,李小龍沒有採用任何鏡頭剪輯,直接採用中長鏡實拍全過程,場面驚心動魄,被譽為影史上最為經典的功夫對戰之一。

猛龍過江》再度打破東南亞幾乎所有的票房記錄。公映時盛況空前,以至於出動警方控制人潮,有些劇院被迫暫停放映。該片亦獲得第11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在男主角唐龍身上體現出來的樸實、真誠、慷慨俠義的傳統道德和草根溫情,打動了眾多觀眾的心。

1972年,李小龍籌拍新片《無聲笛》,得到美國20世紀福克斯公司投資。影片準備在印度地區開拍,李小龍帶領劇組去尼泊爾等地花了幾周時間取景,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拍攝地點。但是當地華美壯觀的寺廟給了李小龍新的靈感,決定開拍《死亡遊戲》,將高層寺廟設計成龐大的武術中心,每一層都有高手把守,主角需要突破重重關口到達最高層奪取勝利。……這個創意後來被大量地應用於功夫影視、動漫和電子遊戲中,打過街機的朋友們都應該很熟悉類似的情節吧。

李小龍為這部新片花費了大量心血,憑藉自己在國際武術界的地位,邀請到菲律賓武術名師依力山度和以摔技著稱的韓國高手,還有自己的徒弟、身高220釐米的美國職業籃球隊明星球員卡力姆亞佈道爾•傑巴爾等人出演。他們拍攝了大量的鏡頭備用,李小龍與依力山度比試雙截棍是其中的精華之一,兩人使用的是相同的器械,不同的打法,高水準的棍法讓觀眾目不暇接。

令人扼腕歎息的是,這是一部未能完成的電影,沒人知道李小龍心目中《死亡遊戲》的本來面目到底是怎樣。但是很顯然,他在嘗試一些與以往不同的表現方式,希望將自己的作品提升到又一個新的層次。除了大量的對戰鏡頭外,他亦為《死亡遊戲》準備了許多新造型,似乎有興趣把中國傳統武俠片中的名劍俠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

《死亡遊戲》的準備過程中,美國華納兄弟製片廠決定投資李小龍電影,與嘉禾公司合拍《龍爭虎鬥》。1973年2月,李小龍停下了《死亡遊戲》的工作接拍《龍爭虎鬥》,不僅實現了當年願望,成功打入好萊塢出演大片主角,更成為與華納公司平起平坐的合夥人。影片在香港開拍,李小龍耗盡心血,與導演緊密合作,使所有動作場面精益求精,成為李小龍全盛時期的功夫片巔峰之作。

《龍爭虎鬥》中既有場面壯觀的百人混戰,又有李小龍以一敵眾的實打實搏命鏡頭,其中一場地下室打鬥中,他先後出神入化地使用了少林齊眉棍、菲律賓短棍、雙截棍三種淩厲的棍法。這是李小龍影片中打鬥場面最多,使用武器最出彩的一部,雖然一些中國觀眾認為該片在故事情節上有些土洋結合、不倫不類,但這並沒有影響到票房成績,尤其是在西方,至今票房累計早已數以億計,成為李小龍電影中票房最高的一部。

雖然李小龍的功夫電影總是以對戰場面為主,但是他在片中傳揚的,卻是一種悲天憫人的反戰精神。電影中的他,始終是樸實的平民,具有極其堅忍的耐力,從來不會主動出手,直到受盡屈辱,忍無可忍,才將力量爆發。李小龍的愛國熱情在電影中也有明顯體現,他所有的功夫電影裏,敵人都是外國人而不是中國人,即使是自己人打自己人,也一定是外國人教唆的。耐人尋味的是,從來沒有外國人對此提出異議,即使是被他在電影中踩成腳底下泥的日本人,也照舊如癡如醉地尊他為“武林聖者”。

李小龍受到廣泛尊崇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無以倫比的武術功力和武術精神。他不僅在銀幕上是一位成功的功夫巨星,在生活中也真正是一位一心推廣中國功夫的優秀武術家,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挑戰,幾乎達到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地步,將中國功夫變成了一個寫入世界詞典的神話。杜惠東先生描述了當年香港拳擊冠軍劉大川向李小龍挑戰的全過程:“當時只有一個回合,一個照面就完了。劉大川是全香港的最羽量級拳擊冠軍,人很小,但他的爸爸是香港查拳的掌門人,劉大川從小就是練查拳的,查拳就很注重翻滾,劉大川認為他可以用西洋拳,加上查拳的翻滾來*近李小龍,等李小龍腿一踢起來,他就滾進去,一到近身腿再長就沒有用了。結果真正對打的時候,剛一動手,李小龍一腳就把他踢倒了,因為李小龍實在太快了。……”
  “一次外國記者的聚會,李小龍一邊喝酒一邊他說正在研究一個‘精武指’,與你距離半尺不到就可以發力,練成以後一插就可以插進你的胸膛,就等於一顆手槍的槍彈一樣。他說他現在練到可以戳穿一隻未開封的鋁皮啤酒罐,但是如果手指插進去的話,手指甲旁邊的肉可能就會翻過來,所以他在研究怎樣才能戳到敵人自己也不受傷。……然後他把啤酒罐放在桌上,握著拳頭運了有半分鐘的勁,然後叭地一戳,這個啤酒罐一下就飛到對面的牆上去了,打到牆上就爆開來了。我們拿這個啤酒罐來看,果然已經被戳進去有半寸多深,如果打架的時候戳到對方,就算沒有戳穿你的胸膛,這一下子也等於點了穴道,一定能讓你無法呼吸。這個力度是很厲害的。”
  杜惠東還說:“當年記者去片場探班沒有什麼困難,二三十年前的傳媒和電影界的關係很好,拍到不該拍的東西都不去登,但現在的傳媒就喜歡挖人家的星聞,你不讓他就用遠距離鏡頭拍,不好看的才登,好看的不登。所以現在什麼人拍戲都不喜歡記者來看。不過李小龍以前也不喜歡別人來探班,因為總有人借機向他挑戰,打得贏也好打不贏也好,反正和李小龍打過了,就是一種光榮。”

生活中的李小龍和銀幕上有些相似,開朗,熱情,充滿活力,帶點兒小孩子脾氣。他在工作時百分百投入,一絲不苟,任何細節都要做到最好;休息時願意和人聊天,還喜歡講笑話,很隨和,也很幽默,完全沒有架子。他說起中文來很急很快,而且是斷斷續續地蹦詞兒:“你!打過架沒有!打嘛!不打沒進步的!”說起英文來則是地道的美國風格,接受採訪時也帶著“Oh,baby”之類的美式口語。

李小龍一向把電影當作副業,認為武術才是自己的本行。在拍攝電影之余,他從來沒有放鬆過功夫和體能的練習。李小龍非常重視體能,他認為大部分武者花了太多時間在技巧上,而忽視了體能訓練;即使學會所有的招式,如果體能不好,也沒有機會在打鬥中取勝。李小龍對自己的訓練是嚴謹甚至殘酷的,他的徒弟說:沒有人像李小龍那樣刻苦鍛煉自己,他是世界上最勤奮練功的人。他把自己的腹肌練得如鐵板一樣堅實,還能夠只用兩隻手指做俯臥撐。

李小龍的功夫電影基本都以男性為主,女演員戲份很少,意思意思而已,對影片起不到什麼作用。感情戲亦很少,幾乎全以拳頭說話。影片中的李小龍,總是一個性格粗放,大大咧咧,但是見到女性就拘謹甚至害羞的角色。

生活中的李小龍一直對家人很好,與妻子蓮達關係親密,但是也曾被傳過一些緋聞,例如與苗可秀。苗可秀與李小龍是世交,自幼相識,是與李小龍合作最多的女演員,在《唐山大兄》中尚為女配角,接下來的兩部《精武門》和《猛龍過江》都是女主角。

生活中的苗可秀似乎遠不如電影中的苗可秀動人。銀幕上的她,濃眉大眼,身材婀娜,以現在的眼光看也可以說是一位十全十美的美女,為李小龍電影增添了許多柔和的光彩

臺灣女星丁佩,則是為許多圈中人公認的李小龍女友。銀幕上的丁佩經常扮演一些風塵女子,生活中的丁佩卻是一位大家閨秀,出身名門,祖籍在東北,舅爺是張學良,外公是軍閥時代的北平警察局局長,父系則三代都是醫生

就是在丁佩的家裏,1973年7月20日,發生了一件令全世界猝不及防的事情:正當盛年、如日中天的李小龍突然死了。

據杜惠東回憶:那天下午,李小龍約好嘉禾老闆鄒文懷去吃日本菜。那天李小龍拍戲拍到六點,片場的下面就是寫字樓,李小龍下樓來到鄒文懷的辦公室,喊道: “鄒哥,吃飯去!”鄒文懷有事未辦完,約好八點一起去。這兩個小時中,李小龍來到位於片場附近的丁佩家中歇腳,坐了不久就說很熱,出了很多汗,而且頭疼。丁佩拿了一罐冰啤酒給他,又給他吃了一點止疼藥,李小龍連衣服和鞋都沒有脫就進房躺下了。丁佩在外面化妝,打電話,再回去看李小龍,躺在那裏毫無動靜,面龐已經發冷。她驚慌地打電話給鄒文懷,鄒文懷說趕快打999急救,晚了就來不及了……結果還是來不及了。救護車將李小龍送到伊莉莎白醫院,後被證實已經死亡,當時李小龍還未滿三十三歲

盛年猝死,巨星隕落,這個意外的消息震驚了全世界。



蓮達在鄒文懷的陪同下來到殯儀館。

蓮達按照中國人的習俗披麻帶孝。

蓮達送上的花籃上寫著:“緣續來生”

李小龍的親人前來弔唁。李小龍的哥哥李忠琛是香港天文臺博士,在學科領域內有一定的知名度;他的第二位妻子張瑪莉是1975年香港小姐選美大賽冠軍,能文善畫,熱心公益事業,曾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香港小姐。

李小龍的同事和好友,如苗可秀、小麒麟等也紛紛到場送別。諸位親友瞻仰了李小龍的遺容

李小龍的遺照。
 

 

李家的保姆保護著李小龍的子女突出重圍。李小龍的兒子李國豪當時剛剛七歲,在葬禮上指著父親的遺體叫“Movie!Movie!”——他以為父親還是在拍電影。
   李國豪後來也到好萊塢當了演員,20年後,在電影《烏鴉》中扮演一個死不甘心的亡魂,結果在片場發生意外:道具槍居然射出了真子彈,李國豪死於非命,與父親同樣是匆匆離去,一句遺言也沒有留下。

由於李小龍的死亡太過突然,公眾輿論一片混亂,各種猜測層出不窮。李小龍的家人始終保持沉默,直到在護送李小龍遺體離港前夕,他的妻子蓮達才公開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聲明:
   “我希望香港的傳媒不要對我丈夫的死做出任何推測。雖然還沒有最後的驗屍報告,但是我深信,我丈夫是死於自然。我不認為任何人需要對他的死負責任。事實已經無法改變,李小龍已經離開了我們。他會在我們的回憶和他的電影中長存。請大家記住他的天才,他的武術和他為大家帶來的奇跡。我希望這些會永遠陪伴我們和影響我們以後的生活。”
   哀而不傷,猝而不亂,清醒理智,明察大局。看了這段發言,我覺得蓮達真是一位非常可敬的女性,懂得李小龍的事業亦懂得李小龍的理想。
蓮達和一雙兒女陪伴著李小龍的遺體回到了西雅圖,在西雅圖舉行了李小龍的第二次葬禮。他的棺木旁邊,放置著鮮花拼成的截拳道的陰陽標記。

在香港住得舒適而不至感到格格不入。李小龍曾以身教告訴我所謂忍就是透過忍耐去瞭解。寬容與忍耐是只能存在於人與人的結合之中。但率真不同,率真是一種不在乎別人的想法,可以自由而毫無隱瞞地表達自己想法的能力。率真就是支撐我們婚姻的第三個因素。以一個演員也好,以一個真實的人也罷,李小龍在肉體上、心理上都是一個可以表達自我的人,所以才會把觀眾迷倒。
  唯有寬容、忍耐、率真,才能獲得觀眾的愛,啟迪他們的想法、感受以及自覺。人的心靈是很奇特的,給得越多,所得也越多。當然,去愛一個人既不是期待,也不是施捨。如今回想,我發覺李小龍曾在精神上給予我太多的鼓勵。我和他的婚姻生活雖然只是短短十年,但他留給我的是生活中極重要的判斷力、生命力以及決斷力。我們的兩個可愛的孩子,也都承襲了他這種精神。
  不過,李小龍卻沒有把他自己完全地交給任何人,甚至是我。他知道他想要完成一些什麼,他的一生就將花在那些事情上。而且,為了要完成那些事情,他也具有必要的能力、創造力以及無窮無盡的精力。過去他難免也有抉擇的痛苦經驗,但最後還是發現自己的目的在於成為一個演員,透過電影來表現自己。當然,他也具有完成此願所需的洞察力、獻身、勇氣、忍耐以及偉大的愛情。在他喜歡講的話中,有"光是知道是不夠的,必須要加以應用"。"光是希望是不夠的,非去做不可"等話。李小龍一向不坐等機會,而是自己去製造機會。他是把使自己樣樣要比別人好視為一種義務。
  他的目標不在富有或成名,而在於完成高品質的工作。雖然工作完成後而獲得財富和聲望,但那只不過是副產物而已。但要堅守原則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為了要成為一個有自我主張的演員,把全副精神都灌注於工作。李小龍絲毫沒有偏見,與所有不同人種、宗教、階層的人之間都搭上了橋樑,就像對我一樣,跟他有過私人交往,一齊分享過人生的人來說,他也許會永遠變成我們的一部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創造力,而過的是每天均以事實證明這一點的生活。他的三十二年是充滿了生命力的人生,要比活了兩倍長的人更有所創造,更值得滿足。一個人充滿生命力而生活時,對死是不感到懼怕的。我相信他自己走過的是正直的人生而安息在平靜中。李小龍並不希望我們為了想念他而哭泣,他只為我們能夠從他那裏學到如何辨別是非而高興。
   我願意在這裏對他表示敬意,給他所應得到的讚美。

在香港,李小龍猝死帶來的轟動餘熱未消,懷疑和猜測繼續進行著,眾多矛頭都指向丁佩。

丁佩後來回憶說:“我受到很不公平的指責,但是我不想解釋什麼。他的死是很突然的,我也受到了很大壓力。他是我的好朋友,無論什麼也不能破壞我們的關係。我對自己說,沉默就是最好的答案。我很珍惜與李小龍的友誼,所以我不做任何評論。”

丁佩直到十年之後,才首次在香港電視節目中開口,否認當天與李小龍發生過性關係。她對李小龍的評價是:“他是一個非常有思想的人,是一個非常偉大的思想家。他把他的思想用他的身體完美地表達出來,所以他創立了截拳道,這是很了不起的。”後來的丁佩逐漸淡出影界,開始研究佛學,國家女子游泳隊隊員莊泳、樂靖宜、王大力都曾經是她的徒弟

對於李小龍的死因,法庭的最後裁決是:死因是對頭疼藥的某一種成分過敏,引至大腦水腫而死亡。
  李小龍的朋友與合作夥伴們說:其實李小龍的身體一直有問題。他常常說頭疼,檢查身體時也不讓人檢查他的頭部。有一次在錄音時,他去洗手間,結果很長時間沒有回來,一位錄音主管周笑龍去洗手間找他,結果見他躺在地上,好像剛剛醒來的樣子。李小龍抓住周笑龍的手說,你今天見到我躺在地上的事永遠不能傳出去,不然我就打死你。周笑龍一直就不敢講,直到李小龍過世之後好幾年才講出來。
  另外,為了增加鍛煉強度,李小龍在進行身體鍛煉的同時,一直採取吃藥和器械健身的方式。他一天吃一百多顆藥,維他命ABC什麼都有,一些剛剛發明的新藥如類固醇等(後來體育界的禁藥)也大量服用,幾乎是在拿自己的身體來做實驗。他亦使用日本發明的高壓電肌肉震盪機來輔助鍛煉,就是用電線連到身體上,快速震動肌肉,震十分鐘相當於平常練十小時。後來這個機器在日本也禁賣了,日本發表的調查是它太過量,破壞了人體的神經系統和生理系統的和諧。
        無論如何,斯人已逝,勢不可追,研究他的死因其實已經沒多大意義。李小龍的許多遺物如今都已不在——保存遺物的嘉禾公司片場搬遷,沒有足夠的空間存放舊物,很多李小龍的東西都扔進焚化爐燒掉了。但是李小龍留下來的寶貴財產仍然有很多,其中包括為電影《死亡遊戲》拍下的數千尺膠片。
 

嘉禾公司意識到了這些膠片的利用價值,決定想方設法完成這部電影。他們繼續與美國電影公司合作,邀請一些來自美國的影界名人參與,找到一位相貌酷似李小龍的韓國人,為他取藝名叫做“唐龍”,由洪金寶擔任動作設計,用遠景拍攝他的側面和背面來代替李小龍,加上一些飛車特技等花巧的鏡頭,勉強為《死亡遊戲》補全了戲份,成為一部完整的電影。

雖然一部本來可以成為功夫片新裡程碑的電影功敗垂成,不得不變成了好萊塢式的雜燴,但是李小龍的魅力仍然使這部拼湊完成的《死亡遊戲》成為廣受歡迎的功夫電影。幾年之內,李小龍傳奇繼續,眾多國內外電影公司都搞出了自己的呂小龍、梁小龍、張小龍、王小龍……拍出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李小龍功夫電影。這其中只有《死亡塔》中真正有李小龍的影子,因為是利用了以往李小龍電影中未採用的鏡頭甚至包括NG鏡頭,加之唐龍的模仿,混合而成的。
  電影界慌亂地發現沒有人能夠真正代替李小龍,更談不上超越,功夫電影一時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從。不久,成龍與劉家良等一批電影人審時度勢,劍走偏鋒,開創了“功夫喜劇”的新潮流……那些都是後話了。

李小龍的其他後話: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被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的努力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被《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2003年,世界各地都舉辦了紀念李小龍逝世三十周年的活動。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世紀之星”獎。
 

嘉禾公司意識到了這些膠片的利用價值,決定想方設法完成這部電影。他們繼續與美國電影公司合作,邀請一些來自美國的影界名人參與,找到一位相貌酷似李小龍的韓國人,為他取藝名叫做“唐龍”,由洪金寶擔任動作設計,用遠景拍攝他的側面和背面來代替李小龍,加上一些飛車特技等花巧的鏡頭,勉強為《死亡遊戲》補全了戲份,成為一部完整的電影。

雖然一部本來可以成為功夫片新裡程碑的電影功敗垂成,不得不變成了好萊塢式的雜燴,但是李小龍的魅力仍然使這部拼湊完成的《死亡遊戲》成為廣受歡迎的功夫電影。幾年之內,李小龍傳奇繼續,眾多國內外電影公司都搞出了自己的呂小龍、梁小龍、張小龍、王小龍……拍出了很多似是而非的李小龍功夫電影。這其中只有《死亡塔》中真正有李小龍的影子,因為是利用了以往李小龍電影中未採用的鏡頭甚至包括NG鏡頭,加之唐龍的模仿,混合而成的。
  電影界慌亂地發現沒有人能夠真正代替李小龍,更談不上超越,功夫電影一時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從。不久,成龍與劉家良等一批電影人審時度勢,劍走偏鋒,開創了“功夫喜劇”的新潮流……那些都是後話了。

李小龍的其他後話:
  1979年,美國洛杉磯市政府將《死亡遊戲》的開映日,即7月8日,定為“李小龍日”。
  1980年,被日本《朝日新聞》選為“七十年代代表人物”。
  1986年,被德國漢堡大學選為“最被歐洲人認識的亞洲人”。
  1993年,美國好萊塢名人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
  1993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1997年,在李小龍遺孀蓮達及女兒李香凝的努力下,振藩截拳道總會於美國成立。
  1998年,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
  1998年,被《時代雜誌》評為“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
  1998年,獲美國演藝同業公會頒發“終身成就獎”。
  2003年,世界各地都舉辦了紀念李小龍逝世三十周年的活動。
  2005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世紀之星”獎。
 

 

 

 

 

新增留言  
留言者:
留言內容:
留言表情: 驚 臉紅紅 昏 狂暴 哭哭 崩潰 讚美主 水汪汪 倒地 失魂 擦汗 水草舞 阿彌陀猴 不要啊 翻桌 咦 打瞌睡 笑裡藏刀 嘲笑 害羞扭扭 萬年奸臣 畫圈圈 bingo 掰掰 苦惱的煙狂 三八萌 幸福御守 好夢 淒涼 印堂黑黑 跪拜禮 頭暈目眩 愛的轟炸 搞自閉 打小人
狀態: 私密留言 (只有版主和留言者可以看到)